在苏州,人们习惯于把具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称为“老苏州”,而把坐落于金鸡湖畔的苏州工业园区称为“洋苏州”。如果说,“老苏州”侧重的是苏州的文化底蕴,那么“洋苏州”概括的则是苏州的苏州空运现代魅力。
2013年,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10亿元;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06.9亿元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4.9万元、3.1万元。
苏州工业园区连续多年名列“中国城市**具竞争力开发区”排序榜首,苏州空运综合发展指数位居国家级开发区第二位,仅次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。并被评为跨国公司眼中综合吸引力**强的中国开发区之一。
规划领先
中新合作的园区典范
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的合作项目,开创了中外经济技术互利合作的新形式。
1994年2月26日,中新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。同年5月12日,苏州工业园区破土启动。
新加坡规划部门在其1994年版规划中,利用公共中心轴线、邻里中心、白地等先进规划理念,有效地指导了园区二十年来的规划建设。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空间结构以强化苏州市东西向中心轴线概念,工业园区三期的中心均布置在这一轴线上。这条轴线起自苏州高新区中心,经过古城的心脏区,连接苏州工业园区第一、第二和第三期的中心。
“规划先行”、“规划即法”是园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,也是**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。苏州工业园区科学布局了工业、商贸、居住、交通等各项城市功能,并确立了“先规划后建设,先地下后地上”的科学开发程序,形成了严密完善的规划体系和“执法从严”、“适度超前”的规划管理制度。
在基础设施方面,借鉴新加坡“需求未到,基础设施先行”的做法,按照“九通一平”标准实施基础设施建设。园区不仅根据社会需求大力发展酒店、旅馆、金融、商业、商务等现代服务业,而且积**兴办学校、科技馆、体育场、邻里中心、社区工作站等公共服务设施,不断增强区域社会服务功能。
曾担任苏州工业园区总规划师的全国建筑设计大师、苏州科技大学教授时匡说,苏州工业园区在从新加坡借鉴、传承、创新而来的规划建设理念指导下走出了一条科学规划、有序建设的典范之路。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的特色就是始终坚持综合发展的理念,完全按照城市功能进行规划建设,而不是单纯的工业开发区模式。
通过开发区的建设实现城市化的方式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现象。而许多地方的开发区由于**初定位时功能考虑过于简单,苏州空运普遍存在土地浪费、基础设施过度超前、公共设施滞后、与原有城市中心区衔接不畅等问题。
把工业园建设纳入整个城市化建设大范畴,以城市化理念打造园区的理念,苏州空运既保留苏州“小桥流水、粉墙黛瓦、史迹名园”的独特风貌,又展现现代化城市新貌。这就是苏州工业园区不仅仅是一个工业园区,而是一座新城的奥秘所在。